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余成,聊城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魏丽,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杨济坦,临清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士奎,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2023年全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着力推进科技强市建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8.8%”,并对2024年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专章部署,为做好全市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创新动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3%,居全省第3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45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列全省第3位;获得“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市”荣誉称号。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培强创新主体,科技企业规模加快壮大。企业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我们深度开展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博源精密机械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10家,百德纺织等1155家企业成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推动科技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为400家企业争取省级研发投入和高企认定财政补助3600万元;1200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42亿元,减免税额超过10亿元。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创新大赛,连续第三年承办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赛事,通过“揭榜比拼”等方式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7家企业在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奖项,其中产研强远激光公司荣获“科创之星”。
二是坚持突破技术瓶颈,研发项目广泛实施。围绕产业技术需求,梳理形成关键技术攻关清单,累计争取实施省级以上研发项目165项,共争取省级资金1亿多元,撬动企业研发投入3亿元以上。其中,“驴规模化高效养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2个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系统研发”等6个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同时,还实施了中央引导资金项目3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40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114项等一批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项目。波米科技公司的1项研发成果入选“山东好成果”。
三是坚持树牢平台思维,科创体系更加完善。围绕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构建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平台布局,不断增强平台建设与产业布局的匹配度。获批省级众创空间11家,为历年最多,冠优农业建成山东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欧人工智能研究院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川成医药、传晨智能两家企业组建省级院士工作站,聊城大学参与共建的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中通客车院士工作站绩效评价成绩列全省第1位。引导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产业研究院,中通客车联合山东交通学院组建“低碳智能车辆技术及应用现代产业学院”。组建技术创新中心等市级研发机构58家。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建设全面起势,引进落地高科技项目60余项。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企业10家,引进科技人才60余人。
四是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资源高效集聚。引导企业和高校院所广泛开展科技合作,两年来累计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200余项。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注重柔性引智,建设了阳谷华泰(上海)化学研究院等“研发在外地、转化在聊城”的“人才飞地”32家,以“飞地”为纽带更好地集聚科研人才和科研成果。打造“科技副总”品牌,为168家企业聘任180位“科技副总”,省科技厅在我市召开现场会。组建了200位专家组成的制造业强市科技专家顾问团,为企业创新把脉问诊。引进用好高层次人才资源,实施国家外国专家项目、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等各类人才工程31项。“产才融合”“海外人才引育”两项典型被省级领导批示。
五是坚持完善服务体系,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鼓励小微企业在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使用“创新券”政策,全年使用“创新券”709张,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入网率超过99%。大力发展技术市场,成立技术市场协会,联合省人才集团举办技术经纪人培训班,50人获初级技术经纪人从业资格,全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115亿元。发展科技金融,为企业创新注入金融活水,为191家企业发放208笔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金额7.56亿元,实现总量翻番。举办了科技活动周等一系列宣传活动,集中展示全市创新成果、科技金融和企业创新产品,有力营造了鼓励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氛围。
市政府工作报告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汇聚引领发展强劲动能”作为2024年全市九项重点工作之一。强调“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链创新链协同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明确了“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持续建强创新载体、积极营造创新生态”等重点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殷切期望。下一步,全市科技系统将深入践行市委“6293”工作思路和两会精神,聚力攻坚突破,着力把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按照“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坚持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推进,打造“围绕产业抓科技、壮大产业强科技”的良性循环,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目前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科技型企业这个问题更加突出,请问聊城市科技局在科技金融方面有哪些经验做法?
近年来,市科技局为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积极探索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助力企业研发创新。
一是强化科技信贷支持。制定《聊城市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发生不良本金损失时,财政资金承担不良本金损失70%的风险补偿。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银行机构给予3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73笔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贷款金额14.6亿余元,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通过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分散银行信贷风险,加速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有力增强了企业研发积极性。
二是强化财政资金助力。为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贵”的问题,2021年,省科技厅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工作,对首次备案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并还本付息的企业给予40%的贷款利息支持,我市出台配套政策,按照省财政贴息支持额度的50%给予市级财政补助,省、市合计补贴贷款利息的60%。贴息政策落实以来,全市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省、市财政贴息支持600余万元。财政资金的助力,推动了我市科技型企业的蓬勃发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19年的128家增长到2023年的1155家。
三是强化银企对接服务。持续优化科技企业金融服务,加强科技金融政策宣传,推动银企对接。通过举办“鲁科融”科创融资路演等活动,组织专家、金融和创投机构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深入解企业科技创新、融资需求等情况,推动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精准对接。积极融入省科技型企业增信评价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科技型企业科研项目、科技人才、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为企业创新能力画像,全市160家科技型企业提交了融资需求。通过建设我市科技型企业“白名单”,为企业开展政府背书,有力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目前,我局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强科技金融支持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探索建立“贯穿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政策措施。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更好发挥金融对全市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我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2023年我市科技合作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我市坚持把深化“院所合作”作为汇聚创新要素的重要抓手,持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一是抓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坚持深耕日韩,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拓展以色列等“关键小国”,主动融入全球创新合作交流。为寻求国际合作交流机会,积极参与中日科技合作交流会、中韩科技合作交流会、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等国际合作活动30余场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9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人。国际科技合作实现突破,我市首个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获科技部批准即聊城大学承担的“马属动物高效饲养与繁育技术国际培训班”。鲁澳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和中以科技合作论坛暨聊城市现代农业国际科技合作洽谈会获省科技厅备案,并给予20万元资助;高水平推进港澳合作交流,推进我市高校院所、企业与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开展合作,在澳门深度合作区举办“名校科技合作直通车”暨横琴科技合作对接会,促成科技合作项目8项。
二是抓资源协同,持续推进大院大所精准产学研合作。结合产业禀赋和企业需求,形成了“企业出题、院所出智、协同解题”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我市“聚焦黄河流域、京津冀、火星电竞官网中心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成果富集地,组织成果推介、人才交流 、高层论坛等各类科技活动”入选2023年度科技领域营商环境“揭榜挂帅”项目。“科技合作名校直通车”“落实黄河战略赋能制造业强市”系列产学研合作活动扎实有效,先后组织开展17场次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分别在横琴和武汉设立了聊城市科技合作联络站。持续实施科技型企业“科技副总”全覆盖行动,为168家企业聘任180位“科技副总”,助力企业技术研发;探索形成“3344”特色引才模式,实施协同创新项目120余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10余个;省科技厅在我市召开全省“科技副总”现场会,经验做法被纳入市委改革办“十大创新”改革典型案例,同时被省改革办推荐至中央改革办。
三是抓突破提升,合作平台支撑发展更加有效。实施院士工作站提质增效行动,制定《关于做好院士工作站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强化日常管理和绩效管理,中通客车院士工作站绩效评价成绩全省第一。新备案院士工作站2家。山东冠优农业有限公司承建的山东省果业育种及智能化种植示范基地被认定为“国际示范基地”,是聊城市首家国合基地,实现我市国合基地零的突破。
2024年,我市将持续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打造合作活动品牌,持续跟踪合作项目落地见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科技动能。
聊城产研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在助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2023年,聊城产研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市科技局、各有关部门及各区县政府的支持下,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中心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聊城产研院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促进一批科技项目成功落地。2023年,共对接洽谈项目团队144个,引进孵化科技型企业10个。在智能技术领域,重点推进华芯邦集成电路先进封装项目;在装备制造领域,重点推进车用智能悬架系统项目;在先进材料领域,重点推进特高压输变电金具铝基复合材料项目;在绿色康养领域,重点推进植物寡肽项目。
二是助力聊城制造业强市建设。在市科技局指导下,聊城产研院充分发挥科技专家顾问团作用,先后开展了高端轴承、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绿色化工等产业链活动10余次;共同承办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聊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赛,征集解决方案52项,促成技术合作22项。
三是引育高端技术人才。聊城产研院切实贯彻科技引才战略,柔性引进或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61人,其中博士7人。通过转化科技项目,引进上海交通大学杨林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张继祥教授、中科院沈阳计算所王鸿亮博士等创新团队。2023年,产研院积极发挥创新平台育才作用,激光清洗项目团队马新强荣获“泰山产业创业领军人才”称号。
四是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聊城产研院不断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先后获批建设聊城市激光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火星电竞官网中心、聊城市轴承生产线数字孪生技术创新中心、聊城市“人才工作站”、聊城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聊城产研院牵头承担省级重点研发项目,争取专项经费180万元。
建院三年来,聊城产研院累计引进落地科技项目22个,权属企业产值突破1亿元;取得知识产权165项;孵化科技型企业52家;引进或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57人(其中博士13人);承担市级改革试点项目2项(揭榜制、股权投资);承担横向或纵向课题29项;争取省级资金5000余万元;连续两年被省科技厅评为优秀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下一步,聊城产研院将认线”工作思路,按照制造业强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要求,对标“三提三敢”要求,扎实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工作,为“六个新聊城”建设贡献力量。
轴承产业作为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已入选囯家级特色产业集群、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那么临清市是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
感谢您的提问。临清轴承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全国轴承产业链条完善、功能健全、富有活力的轴承产业集聚区,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的步伐在加快,这得益于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产业的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创新环境,壮大创新主体。制定出台了《临清市支持轴承产业科技创新三年(2022—2024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坚持“抓科技型企业培育就是抓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持续在扩量提质上狠下功夫。2023年,轴承产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家,总量达到7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1家。
二是构筑创新平台,加强技术攻关。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轴承产业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4家,聊城市级创新平台26家火星电竞官网中心。聚焦产业创新发展关键技术,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攻关,在研的1项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11项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项聊城市重大研发项目顺利实施。发挥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作用,对47个课题进行立项研发,截至目前,21项课题结题并通过专家评审,申请发明专利26个。
三是强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坚持“问题导向”,组织企业与山东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积极搭建轴承产业研发成果转化专用APP平台,围绕21项结题课题,推进成果转化应用,研发的机器人专用轴承长寿命轧辊轴承、纺机轴承均实现进口替代。
四是激发人才效能,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国内外顶尖人才团队,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专家团队赴临清考察对接。专职引进齐鲁工业大学王燕霜博士团队,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建设人才飞地3家(宇捷、博特、凯美瑞)。引进专家博士29名。通过聚集人才资源,加快推动临清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